航空運輸行業發展狀況 2023上半年航空運輸生產有序恢復
時間:2023-08-02 09:27 閱讀:759 整理:市場調研公司
2023上半年航空運輸生產有序恢復
中國民航局今天(8月1日)發布,上半年,民航局采取務實舉措,確保航空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推動運輸市場穩步恢復。據介紹,截至7月30日,日均航班量恢復至17150班,日均客運量提升至208.16萬人次。7月上旬,日均客運量21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上半年,航班正常率91.4%,較2019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13個國際樞紐機場平均靠橋率提升2.5個百分點。
上半年,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531.3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2.84億人次、貨郵運輸量327.6萬噸,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4.6%、88.2%、93.1%,行業整體呈現恢復穩健、運行安全、競爭有序的良好局面。
上半年,全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0億元,廣州、深圳、西安、烏魯木齊等國際樞紐和長沙、南寧、武漢等區域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加快建設,新建安陽、湘西、綏芬河,遷建濟寧等支線機場已基本建設完成。國際航班恢復方面,截至6月底,國際客運航班每周達3368班,通航62個國家。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航空運輸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分析:
隨著需求逐步釋放,民航業將加快恢復。民航局數據顯示,暑運期間,預計每日將有近195萬人次旅客通過航空出行,全國日均保障航班16500班,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民航局日前下發通知,支持航空公司暑運期間在熱門航線上增加航班,優化暑運國內航線,持續推動構建“干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網絡,鼓勵航空公司積極拓展培育三四線航空市場,滿足廣大旅客暑運期間較集中的出行需求。
據了解,今年暑運期間,國內航空公司整體計劃投入運力較2019年同期提升3.4%。中國國航、南方航空、中國東航在2023年暑運期間運力投入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8.1%、5.5%、2%。
在國際航空運輸市場方面,民航局預計,暑運期間國際客運航班將增至每周6000班以上。民航局將繼續及時審批中外航空公司國際航線航班申請,保障國際客運航班安全平穩有序恢復。
航空運輸行業發展狀況
航空運輸業屬于第三產業,是服務性行業。它以提供“空間位移”的多寡反映服務的數量,又以服務手段和服務態度反映服務的質量。這一屬性決定了承運人必須不斷擴大運力滿足社會上日益增長的產品需求,遵循“旅客第—,用戶至上”的原則,為產品使用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適、正點的優質服務。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航空運輸業已從單純提供運輸服務轉變為以運輸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導向的現代化綜合性行業。同時,隨著航空運輸行業全面競爭的展開和深化,從業企業提供的服務亦日益呈現出差異化、個性化的特點,通過航空運輸服務的過程體驗、技術手段、創新意識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因此,航空運輸行業的競爭將不再局限于成本和價格的競爭,而形成以差異化經營、個性化運作和服務創新為主的綜合實力競爭格局。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市場,中國機隊規模預計將保持5.5%的平均年增長率,則到2024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民用航空市場;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約6000架新客機與貨機,價值9450億美元,占全球同期新飛機需求總量的18%。
進入21世紀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航空運輸需求旺盛,民用機場建設掀起新一輪發展高潮。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對民用機場建設的投入,逐步拓寬了機場建設融資渠道。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樞紐機場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昆明、成都、西安、武漢、深圳等重要城市機場的骨干作用進一步增強,支線機場的建設向中、兩部地區傾斜。
航空機場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建設所需資金金額大,進入壁壘較高,加之歷史原因,使得航空運輸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一定壟斷,整體行業集中度高。航空運輸業為周期性行業,其增長與GDP增長具有較高的正相關性,對宏觀經濟環境具有較高的依賴度。2019年9月《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發布,將加快推進機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在投資拉動經濟以及基建補短板政策背景下,機場行業持續保持較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為行業的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23年以來,民航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2023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安排,統籌疫情防控和行業恢復發展,以“十四五”規劃《綱要》102項重大工程和“十四五”民航發展規劃“六大體系”“六大工程”建設任務為重點,制定印發《民航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實施方案(2023年)》和《重點推進前期工作機場項目清單》,定期組織開展重大項目調度,按照“開工一批、建設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規劃重點項目加快實施。

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